浙江天跃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反光服装行业知名生产厂家
客服电话:
17757931303
0579-87637910
国家标准《汽车乘员反光背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1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承担国家标准《汽车乘员反光背心》的制定工作,计划编号为:20173918-T-312。
二、目的和意义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对驾乘人员的路面安全防护需求愈加关注。通过在汽车上配置专用反光背心,可有效提升乘员下车后的视认性,保障乘员的路面交通安全。同时,根据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汽车(无驾驶室的三轮汽车除外)应配备1件反光背心”。为指导汽车乘员反光背心(以下简称反光背心)的设计生产和选用,有必要制定的产品技术标准,进一步规范产品的式样、安全和使用性能等,确保反光背心有效发挥安全防护的作用。
三、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我国在职业防护领域已制定的防护服装类标准有:《警服反光背心》(GA 446-2003)、《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防护服》(GA/T 1045-2012 )、《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GB 20653-2006)、《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GB/T 28468-2012)等,其技术要求可作为反光背心标准制定的参考,但须充分考虑使用对象、存储和使用环境等差异。
国外未见针对反光背心的产品技术标准,欧盟于2007年制定了反光防护服装的技术标准EN471(2013年修订为ISO 20471),规定了服装材料的性能和测试方法,指导防护服装的设计和生产。
四、标准的编制过程
(一)申请立项
为保障汽车驾乘人员安全,减少车辆二次事故发生,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联合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标准项目组,认真研究了2007年欧盟发布的反光防护服装的技术标准EN471以及2013年修订为ISO 20471,了解欧盟实施后的效果,分析我国实施的可行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报批稿上报后,按照分工,为规范反光背心的配置和技术要求,项目组通过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于2017年4月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标准立项申请,并于2017年9月通过项目申报答辩。
(二)编制征求意见稿
2017年10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结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修订进程,提前启动了反光背心标准的前期技术调研,标准项目组开展了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的对比研究,完成标准框架和主要技术指标设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标准草案稿。
2018年1月,标准起草任务正式下达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与道明公司组建了标准起草组,根据任务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召开两次起草组工作会,对标准草案稿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对反光背心的反光性能等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测试验证,进一步完善了款式、安全性要求等重点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五、标准制定依据
依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7)以及《警服反光背心》(GA 446-2003)、《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防护服》(GA/T 1045-2012 )、《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GB 20653-2006)等有关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
六、标准主要内容的说明
1、标准制定原则
标准主要制定原则为:一是针对性原则,反光背心的性能要求应针对使用环境进行设计,充分考虑汽车存储环境和实际道路使用环境,确保产品的可靠使用。二是安全性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反光性能等技术指标,考虑有害物质等基础安全要求,保证反光背心的视认性和使用安全。三是通用性原则,反光背心的结构、制作要求等要求应通用,式样款式应简洁、易用,方便驾乘人员穿着,方便产品的设计和使用。
2、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本标准分别从外观质量、款式要求、制作要求、安全要求、材料性能、成衣性能提出反光背心的技术要求,主要指标及参数制定说明如下:
(1)款式要求
在款式要求中提出反光背心的尺寸、材料面积和设计款式等要求。考虑结构简单、方便穿着,明确了反光背心应由荧光材料(基底材料)和逆反射材料(反光材料)两部分材料制作,提出了反光背心的胸围尺寸和衣长的范围;考虑保证反光背心的视认性,提出了逆反射材料宽度、长度及总使用面积要求,在资料性附录A中提出了反光背心的款式,其中逆反射材料在肩部和胸腹部的布置兼顾了乘员在站立和下蹲两种状态下的视认性。
(2)安全要求
为规范反光背心的使用安全,参考警服材料及相关安全技术标准要求,提出反光背心的PH值范围,提出反光背心的“游离甲醛含量小于或等于75mg/kg”等要求。
(3)荧光材料
荧光材料的性能包括:颜色、加速日晒后的颜色、水洗缩水率、机械性能和色牢度的要求。其中,颜色要求基于荧光黄色提出,主要考虑黄昏、雨雾等环境下人眼对颜色的辨识敏感度,选择了目前国内外防护背心类产品的主流颜色;色牢度指标的提出主要参照《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结合反光背心穿着衣服外表面的使用特点,提出耐汗渍和耐水洗色牢度要求为3级,耐摩擦色牢度为4级。
(4)逆反射材料
为保证反光背心的视认性,从逆反射系数、耐汗渍性、耐溶剂性能等方面提出逆反射材料性能要求。其中:逆反射系数包括初始状态、湿状态下以及物理试验后三个部分的要求,考虑到反光背心使用时间比普通防护服长,在车内长期存放条件下反光性能衰减等因素,“初始逆反射系数”的指标主要参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防护服》(GA/T 1045)提出,在入射角5°、观察角12′条件下,逆反射系数应大于或等于500 cd•lx-1•m-2,湿状态下逆反射系数应大于或等于400 cd•lx-1•m-2,物理试验后逆反射系数应大于或等于300 cd•lx-1•m-2;耐汗渍性和耐溶剂性能要求相关试验后,在入射角5°、观察角12′条件下,逆反射系数应大于或等于250 cd•lx-1•m-2。
(5)成衣性能
为适应汽车上的温度储存环境,标准提出反光背心的耐温存储性能的要求,试验温度选择汽车的实际高低温存储温度:低温-40℃和高温70℃,在存储温度周期交变的试验条件下,反光背心的面料应无粘连,无异味,荧光材料和逆反射材料应无串色现象,在照射角5°、观察角12′条件下的逆反射系数应大于或等于300 cd•lx-1•m-2。
为适应汽车上潮湿封闭的存放环境,从保证反光背心基本使用性能考虑,标准参照《纺织品 防霉性能的评价》(GB/T 24346)的评价方法,提出耐霉菌性能要求,提出反光背心防霉等级为3级以上,荧光材料表面应无明显霉变,逆反射材料表面应无永久性沾垢,在在照射角5°、观察角12′条件下的逆反射系数应大于或等于300 cd•lx-1•m-2。
七、关于标准中标题、术语和定义的汉译英说明
本标准中标题、术语和定义的英文由标准起草组翻译。经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吴昌成博士的核对,汉译英内容能较准确地表达了原条款的真实意思,翻译语句通顺,符合英文习惯。